集团新闻

莫泰 CBA 血泪史:23.7 分 13.6 板背后的 “挨打” 日常,伤病与裁判成身体双重暴击

一、CBA 赛场的 “挨打式” 生存:莫泰的真实控诉

立陶宛中锋莫泰尤纳斯的 CBA 生涯,是一部用身体拼杀的血泪史。在 2025 年 8 月的一档访谈中,他揭开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:“每场球要打 35 到 38 分钟,裁判总是吹我犯规,却放任对手对我进行粗鲁的身体接触。比赛结束后,我的身体就像被打了一顿,这种状态要持续整整 6 个月。”

这样的描述并非夸张。2017-2021 年间,莫泰先后效力于山东、上海、新疆三支球队,常规赛 142 场场均出战 34.7 分钟,贡献 23.7 分 13.6 篮板 3.7 助攻的豪华数据。但华丽数据的背后,是肉眼可见的身体损耗:他的右足第一掌趾关节曾因挫伤休战 2-3 周,背伤问题更是贯穿职业生涯,甚至导致 2016 年 NBA 交易因体检未过而告吹。

二、CBA 对抗强度:超越 NBA 的 “丛林法则”

CBA 的身体对抗强度,远超外界想象。前 NBA 球员汉斯布鲁直言:“CBA 是全球身体对抗最激烈的联赛,甚至找不到近似的对手。”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球员动作上,更因裁判判罚尺度的差异而加剧。莫泰回忆,对手的肘部击打、膝盖顶防等动作常被默许,而他的正常防守却频繁被吹犯规。这种 “双重标准” 在 2025 年 CBA 半决赛中再次凸显:北京队曾凡博被对手恶意犯规导致受伤,裁判却仅判普通犯规,引发广泛争议。

与 NBA 相比,CBA 的对抗更具 “原始性”。杨翰森在夏季联赛期间指出:“NBA 的对抗更注重礼仪和动作控制,而 CBA 的很多动作近乎野蛮。” 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球员的身体反馈上:莫泰在 NBA 场均出战 20.1 分钟,而在 CBA 这一数据飙升至 34.7 分钟,高强度对抗下的肌肉拉伤、关节磨损成为家常便饭。

PG官方电子,pg大满贯,pg平台电子网站,pg电子官网站,pg.qq.com

三、密集赛程与长途奔波:身体的 “慢性毒药”

CBA 的赛程安排堪称 “魔鬼模式”。莫泰透露,他曾经历一个月打 14-15 场比赛的 “极限节奏”,几乎隔天一战。这种密度远超 NBA——2024-2025 赛季 NBA 球队平均每赛季打 82 场,而 CBA 常规赛为 42 轮,若计入季后赛,核心球员每年需出战 60 场以上。更致命的是,CBA 球队常需跨越大半个中国征战:辽宁男篮曾耗时 14 小时抵达新疆客场,球员抵达时已疲惫不堪;山东男篮 2018 年的客场之旅,一周内辗转福建、四川、新疆三地,旅途劳顿叠加比赛消耗,对体能形成双重打击。

运动医学研究表明,密集赛程会导致运动员免疫系统抑制。马拉松赛后常见的 “开窗期” 现象(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),在 CBA 球员中同样存在。莫泰坦言,赛季中期他常感到肌肉酸痛、感冒频发,甚至出现 “打完比赛后三天缓不过劲” 的情况。

四、联赛生态困境:裁判、管理与球员健康的博弈

CBA 的裁判问题由来已久。2025 年新赛季虽调整了技术犯规判罚标准,但对身体接触的尺度仍缺乏统一规范。外籍裁判与本土裁判的执裁理念差异,进一步加剧了判罚争议。例如半决赛中,欧洲裁判对 “违反体育道德犯规” 的解读与国内标准不同,导致多起争议判罚。这种不确定性让球员在防守时畏首畏尾,进攻时却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身体冲击。

在球员保护方面,CBA 的管理机制仍显滞后。与 NBA 完善的医疗团队、科学恢复体系相比,CBA 球队的医疗支持普遍薄弱。莫泰在山东队时,体能教练维珍妮加斯的专业指导成为他维持状态的关键,但并非所有球队都能提供这样的资源。此外,赛程安排缺乏弹性,背靠背比赛(如 2025 年上海男篮两天两战)和午间赛事的出现,进一步压缩了球员的恢复时间。

五、莫泰的 “逃离” 与职业球员的身体启示

2021 年离开 CBA 后,莫泰加盟法国摩纳哥队,场均出场时间降至 25 分钟,身体负荷显著减轻。这种 “逃离” 折射出职业球员对身体可持续性的追求。正如运动医学专家库加特所言:“比赛量增加和恢复不足,是导致十字韧带损伤等伤病的主要原因。” 莫泰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:他在 CBA 的场均篮板(13.6)虽高于 NBA(3.8),但身体损耗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。

对于 CBA 而言,如何在竞技水平与球员健康间找到平衡,是亟待解决的课题。优化裁判培训、科学规划赛程、完善医疗保障,或许能让联赛在提升观赏性的同时,避免成为球员身体的 “粉碎机”。毕竟,莫泰的那句 “每场比赛都像被打了一顿”,不应是 CBA 留给世界的标签。

莫泰 CBA 血泪史:23.7 分 13.6 板背后的 “挨打” 日常,伤病与裁判成身体双重暴击

发表评论